地下工程的长期渗水、漏水不仅对建(构)筑物结构安全稳定形成危害,也影响其使用功能。尤其是地下工程变形缝的渗漏,是多种渗漏现象尤为**的一种,治理起来也比较棘手。
近年来,业内人士对地下工程变形缝渗漏治理的文章、方案较多,应用材料品种也多,众说纷纭,但治理效果却不尽人意。治好的少,治不好的多,一次**的少,屡治屡漏的多,已经成了渗漏治理的一大难题。
众所周知,变形缝的渗漏主要由两种原因形成,一是水沿着止水带的周边渗出;二是水沿着止水带周边的混凝土的孔隙渗出(不考虑止水带的质量问题和安装问题),实际二者**反映的问题是止水带周边混凝土的振捣不密实。如何能将止水带周边混凝土振捣密实,这既不是一件易事,也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话题,仅就此现象所带来渗漏问题的治理,谈点一家之见。
综观许多治漏行家关于地下工程变形缝治理的文章,治理方法无非是化学注浆、密封膏封堵、粘贴几层高延伸率的防水材料、涂刷几遍高延伸率涂膜的防水涂料、聚合物类防水砂浆抹面等几种处理方法,其理念是多道设防,但实际起作用的又有多少?
我们将原水溶性聚氨酯的胶凝体在变形缝中取出来看是个条状的固结体,这种聚氨酯浆条的外表由于遇水已经膨胀,但内部却没有膨胀。这种现象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该变形缝由于受季节雨水的影响较大,当灌入缝内的水溶性聚氨酯遇水时表面开始膨胀,这种表面的膨胀就足以遏止住水的侵入,因此,多数的浆液因无水侵入也就没法参与膨胀。当枯水季节,浆液在长期失水的情况下,外表的膨胀体开始收缩,没参与膨胀的浆液开始固结。到来年雨季,地下水再次侵害该变形缝时,已收缩和固结的浆液二次膨胀已微乎其微,因此,必漏无疑。